"疯狂的人造肉":食品技术革命还是资本概念狂欢?

2023-08-05

人造肉真的来了。而且,来势汹汹。

随着科技巨头发力,经历百年沉淀的人造肉技术从沉睡中醒来,已开始商用融入我们的生活。

5月2日,"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开盘价46美元,较发行价25美元上涨了84%,当日收盘价达65.75美元,上市首日股价即大涨163%,刷新了21世纪以来市值2亿美元以上美国公司IPO的首日涨幅记录。在不到半个月时间内,Beyond Meat上市发行价涨幅已超250%。受此影响,国内A股人造肉概念股也备受关注,上演了涨停跌停的"过山车"一幕。

无独有偶,另一人造肉创业公司Impossible Foods凭借"人造肉汉堡"招牌产品,在2018年里取得了不错的业绩。5月14日,Impossible Foods还发公告宣布,完成了一轮3亿美元的融资。

只不过,当温情脉脉的"人造肉"张开血红的性感大嘴,以柔软的双臂扑面而来,我们却总觉得这"张牙舞爪的搂抱"背后会掖藏着些什么……

01 工业文明

从石器时代刀耕火种到现代机械化作业,工业文明火种燎燃,并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那么,既然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何况是无比新奇的"人造肉"?

"人造肉"作为工业文明的产物,其诞生的灵感可以追溯到1912年。当时,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生物学家亚历克西·卡雷尔将一块鸡心肌组织放在营养液里,让这块组织持续跳动了20年,这刺激着大家对体外培育肉的好奇心。

此后,经过科学家不懈努力尝试,终于在距离卡雷尔实验100年后的2012年,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科学家马克·波斯特博士,在全球首次成功培育出了人造肉。这种用糖、氨基酸、油脂、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喂养"动物干细胞、并让其长大的技术,让人啧啧称奇。

只不过,马克·波斯特博士的这种肉制造成本高昂,当下的"超级网红"人造肉是可工业化生产的另一版本。前者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在实验室培养皿中增殖培育出来的真肉质"试管肉"、"清洁肉",后者则是基于植物蛋白、氨基酸等物质加工制造成的植物蛋白"素肉"……这两者,也构成了当今"人造肉"的两种主流技术形态。

突破了传统畜牧养殖限制,符合批量化生产,具备产业化效应,这种"人造素肉"就这样简单粗暴地"爆红"了。据Impossible Foods公司官网介绍称,提取大豆DNA,随后加入一种经由基因改造的酵母进行发酵,产出大量含有血红素的大豆蛋白,这种由血红素制成的人造肉将具有媲美"真肉"的口感。

而人造肉除了生产过程更环保之外,其营养价值也宣称高于真肉。据Beyond Meat介绍,其产品四分之一磅零售汉堡含零胆固醇,且饱和脂肪比四分之一磅标准牛肉汉堡低40%。

据悉,在世界范围内,不少快餐连锁、超市已在尝试售卖含人造肉产品。其中,美式连锁快餐巨头们尤为给力。2019年4月,汉堡王在美国推出了由Impossible Foods提供人造肉的"Impossible Whopper(不可能皇堡)",并宣称准备在年内推广至全美所有门店。麦当劳和肯德基也分别在瑞典和芬兰、英国等地推出人造肉汉堡产品,而白色城堡、必胜客和雀巢等也"不甘人后"。

值得注意的是,Impossible Foods的产品,已在美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等7000多家餐馆中销售。据称,Impossible Foods人造肉主要成份为黄豆血红蛋白,并含有一种类似血红素的物质"Heme",使人造肉的口感、质感都与一般牛肉相近,并有类似血色的色泽,可以以假乱真。

不过,就本质上而言,这种人造"素肉"似乎更像是辣条、香干、豆腐皮等的"高阶版"。

02 资本赋能

随着人造肉在快餐超市的商用推广,这个传说中的"人造食品"梦想,已照进现实。

江湖里还流传着"假鸡蛋"的争议,这下好了,"假肉"被堂而皇之地摆上餐桌,而且还是如此的"时髦性感""高富帅"。那么,在不久的将来,猪牛羊鸡都或将被时代抛弃,如果不是作为宠物的话,基本上都可以"洗洗睡"了……

资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技术上持续降低的成本限制,市场上不错的反馈与口碑,让"人造肉"开始在市场上疯狂落子。

据称,2013年比尔·盖茨在吃了Beyond Meat人造鸡肉卷后直呼"神奇",然后就决定投资,并成为了"人造肉"头号支持者。2014年李嘉诚吃了Impossible Foods人造牛肉汉堡后,也做了跟比尔盖茨一样的投资选择。

不过,相比企业大佬"吃肉"故事背书,明晃晃的投资似乎更有说服力。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Memphis meats等世界"三大人造肉"公司,都有大规模资本涌入。

能生产鸡肉、牛肉替代品的Beyond Meat,获得了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Twitter联合创始人比兹·斯通和埃文·威廉姆斯、前通用电器CEO杰克·韦尔奇、好莱坞巨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麦当劳前CEO唐·汤普森等众多名人明星的投资,可谓星光熠熠。

主打植物蛋白制作食物的Impossible Foods,则已筹集了超过7.5亿美元的资金,赛领资本、淡马锡、瑞银集团、比尔盖茨、李嘉诚旗下维港投资等不下十家有名机构进入了其投资名单。

而作为试管肉的代表企业Memphis Meats,目前融资额也已达2200万美元,有特斯拉、SpaceX和Skype的风投公司DFJ、比尔·盖茨、"伊隆·马斯克的兄弟"金巴尔·马斯克等多家著名投资机构和个人跟投。

除此,美国肉加工巨头泰森不仅投资了Beyond Meat、Memphis Meats、Future Meat等两种人造肉公司,而且还在今年2月宣布了将生产自己的植物提取人造肉的计划。而雀巢公司也于4月份宣布进入肉类替代品市场,例如,扩充曾收购的位于加州的植物基食品制造商Sweet Earth现有素食汉堡产品生产线,计划加速雀巢植物基汉堡产品进军奥地利、丹麦、芬兰、德国、挪威、比利时和瑞典市场等。

事实上,人造肉技术获资本青睐可追溯到更早的时候。2016年,泰森食品成立了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替代肉类生产商。2017年美国嘉吉公司投资了人造肉初创企业Memphis meat,泰森食品在2018年跟进。2018年12月,联合利华收购了一家名为"Vegetarian Butcher"的荷兰肉类替代品公司,实行产业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比尔盖茨对"人造肉"技术的无比热衷,让其成为了多家"人造肉"狂热投资者的同时,也堪称牵引更多投资者涌入"人造肉市场"的始作俑者。今年,作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客座评选人的比尔盖茨,还把"人造肉"选进2019年"十大突破性技术",并写了两千字文章,硬要把人造肉与影响了人类几千年的犁相提并论。

03 美式情人

处处迹象似乎都在说明,试管肉才是理论上是对真肉的完美替代,可惜成本居高不下,才让"素肉"抢跑。这也是为何"做试管真肉"的Memphis meats的光环不及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的重要原因。

不过,人造素食肉的开始流行,其根本原因还是其迎合了欧美等地兴起的"健康饮食"潮流。例如,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那些不愁"温饱"的群体更关心无转基因食品、有机食品、无麸质主义、素食主义等理念。这,也是为何排在最前面的三大"人造肉"巨头均在美国的原因。因此,当下已商用的人造肉,称为"美式情人"并不为过。

"客观来说,在现阶段,人造肉等合成食品主要解决的不是粮食问题,而是更多的文化问题和社会健康需求。"美国靛蓝农业首席执行官兼董事大卫·帕里曾如此表示。

"难道人们仅仅为了吃肉,就要杀死动物吗?"据悉,这就是Beyond Meat创始人伊桑•布朗创立人造肉公司的初衷。而这,也是动物保护组织及提倡素食不杀生的群体所纠结的问题。从保护动物角度出发,"素肉"确实能很好地解决想吃肉又不想杀生之间的矛盾。

而且,传统畜牧业饲养牲畜占地、耗能源、增加温室气体,甚至还存在污染和疫情病毒传播的风险。例如非洲猪瘟、疯牛病等问题,一度让人头疼不已。"人造肉"的出现,似乎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而且,这个植物成分"肉食",无疑是素食者的福音,而对于无肉不欢者,吃多了也不用担心过度肥胖、高胆固醇等问题。为此,Beyond Meat等公司,已将目光瞄准了美国2700亿肉类市场,以及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既然见多识广的比尔盖茨、李嘉诚等商界大佬都对"人造肉"一致叫好,那么当下的"人造肉"产品固然是可假乱真,让人傻傻分不清了。瞒过了双眼、安利了自己的肠胃,还做了一回保护环境且不杀生的圣人……如此"吃肉"的美妙之旅,真要拜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所赐。

然而,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国人对于"非常态"产品却有着"天然的抵触"。人造的不如天然的,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观念共识。那些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添加、提炼及着色等工序造出的食品,很容易让人有造假及色素、防腐剂、香精等添加剂不好的联想。

而且,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对食材十分讲究,对于那些讲求烹饪技艺的食客而言,那些老外津津有味的"人造肉汉堡"简直是不忍直视。有中国食品营养专家更是快人快语,称人造肉只是外观和味道模拟真肉,根本做不出中国版菜肴,营养结构存疑,对中国市场影响有限。人造肉要在中国市场突围,首先要解决的是国人固有的饮食结构与习惯问题。

04 过山车背后

最近"人造肉"舆论风潮很猛,不过,有关企业股票行情的大起大落,也给业界敲响了警钟。

Beyond Meat上市,可以看作是"人造肉市场"投资者的狂欢点。然而,其纳斯达克的敲钟钟点却是一个分界点。上市前Beyond Meat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投资团队及明星投资人,上市后包括比尔·盖茨等在内的众多原始投资者清仓离场……

就这个问题上,对于上市首日就涨超过163%的Beyond Meat,有知名做空机构香橼承认做空Beyond Meat并指出,围绕这家植物肉类代用品公司的炒作让其股价太高,"愚蠢至极",并预计其股将暴跌25%。该机构有分析师还在推文中提到,"Beyond Meat已成为罗宾汉证券交易软件上交易量最大的股票,现在的市值超过了行业,而且优秀的竞争对手很快就要上市了。

在市场不成熟、前景不明,上市股票大涨后及时套现是最佳选择,不过如此割"韭菜"举动,难免引起了舆论及业界的多方忧虑:这轮人造肉风潮,到底是投资玩家们的游戏,还是资本炒作下的泡沫?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造肉第一股"的上市,远隔太平洋的中国大陆A股"人造肉概念股",也因游资炒作等因素受到波及。丰乐种业、双塔食品、哈高科等涉及植物蛋白生产的众多企业,短短10天内就出现了8次涨停潮。可惜随后,哈高科、维维股份、金健米业、海欣食品、敦煌种业、京粮控股、双塔食品、来伊份等近八成概念股集体下跌,哈高科、双塔食品、来伊份等多家企业还一度跌停。接着,哈高科、维维股份、丰乐种业等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发公告,否认涉及"人造肉"概念……

5月8日,哈高科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蛋白素肉产品系委托加工。公司不涉及"人造肉"概念,就美国Beyond Meat公司的相关产品和技术,公司目前无人才和技术方面的储备。5月15日,维维股份发布公告与当红人造肉技术撇清关系,公司没有涉及美国Beyond Meat公司的人造肉技术和产品,工作人员在e互动上回复有相关技术储备存在误解,公司一直从事大豆蛋白的研究,目前只有豆奶粉相关技术、专利和产品,没有人造肉方面的专利技术和商业计划……5月16日,丰乐种业披露股价异动公告称,豌豆种子、大豆种子生产销售及相关业务均非公司种业战略发展方向,公司未来也无从事"人造肉"业务计划。

此外,一些涉及畜牧、肉制品的企业也在与"人造肉"技术划清界线。安井食品表示,目前公司产品不涉及动物细胞培养即人造肉领域。西部牧业则称,公司生产少量大豆分离蛋白粉,主要用于生产精饲料添加使用,没有用于生产"人造肉"。蔚蓝生物也称,目前产品并不涉及人造肉领域,暂时也没有相关的研发计划。而爱普股份则澄清说,专利号为CN201110458700.1的人造肉调味剂专利非本公司所有……

国际投资者趋之若鹜,比尔·盖茨等名人力挺,人造肉第一股以及相关概念A股的过山车行情,以及国内企业对美国Beyond Meat"人造肉"技术避之则吉的态势,构成了当下新兴的"人造肉"市场格局之怪现象。不过,对"人造肉"概念的过度非理性炒作,适当时候也是该降降温了。

05 利弊

"吃起来跟肉的口感几乎一样,它的蛋白质含量为20克,跟同样大小的牛肉汉堡的蛋白质含量相近……"对于人造肉汉堡招牌产品,美国最大的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方面宣称,花了长达七年时间研发,百分百全植物制作,卖相、肉香、质感、营养价值,煎煮过程中的颜色转变都媲美真肉汉堡。据称,Beyond Meat 的"人造肉"由于是零动物成分,所以零胆固醇,无激素、无抗生素及非基因改造,而且,热量低,铁质还比真牛肉高。

然而,这个宣称健康营养无副作用、环保节能、自带光环的"人造肉"的横空出世,却唤来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市场方面,一边是欧美等地人们对"人造肉汉堡"的热情,如在美国,"人造肉汉堡"已遍布上千家餐厅及零售商场;一边是国内众多企业的避之则吉,还有中国消费者的观望态度。

资本方面,一边是比尔盖茨、李嘉诚、莱昂纳多等名人明星的领投,各路资本豪华阵容的跑步进场;另一边则是人们对"人造肉"技术存疑,以及业界对其存在炒作的质疑。

环保方面,一边是人造肉生产过程宣称不使用饲料、减少温室排放,环保节能,还可以避免禽畜疫情;另一边是放弃畜牧业、大面积种植豌豆等农作物也会破坏生态系统的观点。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如果一味强调工业化生产"肉类"而放弃畜牧养殖业,这本身就存在巨大争议。因为,畜牧业除了提供肉质食品价值之外,还提供了皮革、化妆品、药品等原料。假如畜牧业衰退甚至消失,将直接影响到其它产业,因为寻找用于服装、化妆品等传统皮革、油脂等原材料替代品,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停止宰杀一切动物,这会是动物保护组织与动物爱好者的福音,然而却直接引起了一些列的行业性灾难。"人造肉"技术节能的背后,却是需要其它更多能源损耗作代价。

而且,"人造肉"所需的植物蛋白原料需要扩大耕地的种植,这也将引来全球性问题。2015年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的报告显示,全球两千五百万到四千万吨的表层土因过度开垦而流失。2017年《自然》杂志有报告还指出,因为大量开垦,全球土壤中50%到70%的碳元素分解进大气中,也加速了全球变暖。这些数据,都直接刺痛着那些对"人造肉"口若悬河、赞不绝口的科技控或环保爱好者的心。

于是,随着"人造肉第一股"的诞生,关于"人造肉"技术与产品的叫好声与质疑声此起彼伏。有不少业界声音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人造肉"概念大于价值,贵还不好吃,还牵涉到相关更多产业性的问题,翻车可能是迟早的事。

06 风口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计算结果显示,牛肉生产在各方面的消耗是最高的。因此,当下"人造肉公司"纷纷推出高仿人造牛肉是有策略性的。就追求更健康、更环保的时代趋势面前,人造肉行业极可能成为全球技术革命的"下一个巨大风口"。

然而,上帝为你开了一扇窗,却又关上了一扇门。正如,纳斯达克"人造肉"股价飘红的风光背后,却是暗潮涌动。

一方面是大家对植物来源的"素肉"的持续观望,另一方面是干细胞提取技术"人造肉"的成本高昂无法商用,"人造肉"产业的发展与壮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其安全性与产业化问题,也是阻碍其在资本风口上能飞多高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安全问题。

据称,Impossible Foods公司从大豆根部提取出了大豆血红蛋白,而这种大豆血红蛋白在2018年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安全认证。这,也是Impossible Foods几乎毫无顾忌地向包括汉堡王在内的数千家快餐连锁门店提供"人造肉汉堡"的底气。按该公司的说法,凭借来自大豆的血红素,Impossible Foods让自家的产品无论是观感还是口感都与真实的"牛肉饼"十分接近。至于其他营养成分,按需添加就可以做到更合理的比例。

不过,"人造肉"产品的安全性尚需要长时间的市场验证。在主打产品Impossible Burger进行市场大量供应之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对汉堡中的大豆血红蛋白成分仍表示了保留意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在2017年7月公布的一份文件里称,Impossible Foods里面用来给人造肉上色的亚铁血红素,可能是潜在的过敏原。而即便是"试管肉",其培养要用到的胎牛血清,也不稳定、易被污染,还存在过敏隐患。

再者是产业化问题。

目前,人造肉行业还处在初级阶段,未成气候。一种流行趋势要上升为一次食品革命,成本高昂与有限的产能是制约其商业化加速的重要原因。2013年,马克·波斯特博士第一次向社会展示的干细胞人造肉汉堡的造价是33万美元。这几年来这种"试管肉"的价格下降不少,但还是比普通肉类食品贵好多。即便是成本相对低廉的植物蛋白肉价格也比同等肉类贵,例如目前Beyond Meat人造肉的成本就是标准碎牛肉的两倍左右。

再以"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为例,其公司招股书显示,2016年亏损2510万美元,2017年亏损3040万美元,2018年亏损2990万美元。近3年内亏损总额超过8000万美元,财务数据不容乐观。唯一所幸的是,该公司的"研发及推广费用占营收比重"由2016年的114%降到了2018年的50%,呈逐年减少趋势。而这,也是这类"人造肉"公司暂时可以向投资者继续吹嘘的部分。

07 餐桌革命

"如果我们可以在不要饲养动物的情况下就能获得肉类产品,那么为什么不这样做呢?"泰森食品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姆·海耶斯,曾这样表达过对人造肉公司前景的看法。

不过,纵观当下市场态势,人造肉攻城略地,大有挑战传统肉类市场的姿态,但泡沫依然大于实质。

以Beyond Meat为首的"人造肉"公司被资本驱动,大家对相关题材股票过度炒作,并不利于"人造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与市场推广普及。据金融分析公司S3Partners数据显示,Beyond Meat上市几天后,便遭遇了比例高达44%的做空。绝大部分机构的做空原因都指向一个:公司估值高于实际价值,泡沫化严重。而Harrington Alpha基金则是第一个公开承认做空Beyond Meat的机构,他们认为Beyond Meat的合理估值在40多美元左右,目前估值"高得离谱"。

而事实上,人造肉技术的应用可追溯到更早的时候。早在2017年底,麦当劳就在瑞典和芬兰推出了一种名为"McVegan"的人造肉汉堡,还将其加入永久菜单。因此,当下商用的"人造肉"技术被过度神化,这也是被认为其充满资本泡沫的重要因素。

就概念上而言,时下的美国等地开始流行的"人造肉"说法,只是方便大家理解的通用表述,严谨来说,其只是一种植物蛋白制品,并不算是太过稀奇的事物。如今端上餐桌的"人造素肉"与"试管真肉"相比,还不能算是真正"黑科技"。

这个被称为素肉的植物蛋白肉,不过是利用植物蛋白原料,添加由酵母合成的植物性血红蛋白制作而成。这些植物蛋白食物,与国内一些素菜馆用植物蛋白、蘑菇等制作的植物肉颇为相似,只不过是业界普遍不以为然或秘而不宣,且没有大批量工业化生产和推广罢了。

而且,Beyond Meat"人造肉"产品的制作方法与国内流行的辣条小吃也颇为类似。两者均采用植物蛋白进行制作,也是经过添加其它材料,还有调味和着色。唯一不同的是,Beyond Meat产品口感和味道更接近真肉,且饱和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动物脂肪,也不含大豆、麸质、转基因等成分。

不过有趣的是,美国人津津乐道的"素肉"工艺,我们老祖宗早有类似描述。关于豆制素肉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宋代陶谷的《清异记》。陶谷详细记载了以豆腐为原材料,以素仿荤为素肉的饮食文化。而目前,在肉丸、肉肠、午餐肉等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大豆、豌豆组织蛋白等原料添加物以提升食物口感,也已是比较惯用的做法。

而且,除了人造牛肉,人造鸡肉、人造牛奶,人造蛋黄酱、人造虾、人造蜂蜜等"泛人类产品"也已开始逐渐导入市场。只不过,这些人造产品尚未形成规模与眼球效应,也未形成出现如Beyond Meat等有大量资本涌入的科技巨头"超级网红"罢了。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可以用植物蛋白合成"肉饼",但很难做出真正的牛排、红烧肉等菜肴效果,毕竟,真肉口感是当下技术暂无法模拟的。因此,受国人饮食习惯及观念影响,"人造肉"在中国顶多只能算是一个菜式品类,市场占比小,产业效应难以形成。当然,国内的相关技术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专业"人造肉"公司的水平有差距。

不过,人造肉的走红,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该技术从萌芽到成熟经历了百年的漫长时间,如今在各路资本助力下的爆发,虽更像是概念席卷而来,尚未构筑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国内也暂时缺乏广泛推广的土壤,但这并不能低估其未来的产业价值与规模。

08 潘多拉盒子

"人造肉"的出现是科技进步的结果,还只是一个具眼球效应、吸纳资本的噱头,又或者会是让人疑虑重重的潘多拉魔盒?

这个问题暂时没有答案。不过,居安思危,如果"人造食品"的全面到来是一个趋势的话,未来的人类生活场景里是否会变得有点诡异?

或者,在未来的世界里,地球上仅存的不同动物都不过是宠物。广袤大地上不见猪牛羊鸡鸭,只有一座座工厂,工厂里有一个个巨大培养皿,里面会长出各种类型的肉类和蔬菜……我们肚子饿了,拧开水龙头来杯"工业调配果汁",去冰箱切一块"新鲜人造肉"做牛排,再来一盘"人造果蔬沙拉",丰盛一餐就是这么顺手拈来……

不过,这些生活场景,于我们而言,至少在现在看来,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恐怖,甚至毛骨悚然。这,比《异形》、《世界末日》等恐怖片还要惊悚万倍。

如果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工业时代的恩赐,包括人类的生存繁衍也都可以流水化作业,那么,倚靠工业技术对人性欲望的"喂饲"是否变得无比的畸形?

到那时候,吃东西只为了营养和生存,什么食材、口味、烹调等都是浮云。那么,民以食为天,我们生存的快乐和价值意义何在?如行尸走肉,如贪婪的巨大蛆虫蝇营狗苟?

那时候,世界是否就变成了赫胥黎《美丽新世界》小说里一样,科技对于人类的控制已经达到了极限,甚至连人都成了技术培育的产品,社会过度工业化自动化下直接对人性的压抑与泯灭?

于是,我们恐怕要像《美丽新世界》里约翰般呐喊:"我不喜欢舒服的东西。我要诗歌,我要真正的危险,我要自由,我要善良,我要罪恶。我要衰老,丑陋和性无能的权利。要求生梅素、得癌症的权利。要求食物匮乏的权利、令人讨厌的权利,为明天担惊受怕的权利,感染伤寒的权利,遭受种种无法言说的痛苦折磨的权利。我要求这一切。"

不过,这个反乌托邦的经典小说内容只是虚拟想象的极端情况,现实中应不会出现。毕竟工业化与人性对抗由来已久,正如人性的懒惰与欲望感从来是如此的强烈。人造肉其实也跟人造伴侣一样,工业制造的产品不过是为了满足人性的欲望,尽管这些都予人一种有点极端、非常态的解决方案。

但反观当下,名人、科学家、科技公司以一大堆看似合理的堂而皇之的理由说服大家吃"人造肉",让大家明知其色泽、口感等都是模拟却要有点自欺欺人地接受"这是真实的美味",有如自鸣得意的自慰,颇感滑稽。

不过,商家总是会折腾。大家觉得人造肉盛行的时候,传统畜牧业是否就不存在?未必。要知道物以稀为贵,怎知道到时传统饲养生产的肉类及蛋类,是否会如奢侈品般卖到天价?君不见当下的农家蛋、无公害蔬菜、非转基因食品等,都因所谓差异化市场布局而存在,价格高还卖得不错?当然,这是资本市场投资者下下阶段再考虑的事情了。

09 时代与我们

时代潮流不可逆。随着科技进步,制作成本的降低,还有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素肉"生产也必将过渡到"真肉时代","人造肉"等人造食品也或将成为大众情人……

不过,据称通过传统饲养技术,猪崽到上百斤的肉猪至少要3个月以上,而用实验室技术2个月就能培养出5000多吨肉。如此"速成肉",对于崇尚自然饮食文化的国人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因为,相比嗅到金钱与商机变得无比激进和疯狂的企业商家,我们更愿意要为自己身体思考,为人类的正常生存繁衍而担责。毕竟,"人造食品"其安全性与隐性副作用尚需时间去考量,这也如当下大家闻之色变的转基因食品一样,其安全性尚未经过100%的验证。

这也正如当年禽流感最厉害的时候,领导带头吃鸡更像是一种呼告形式,大家也只是看看热闹罢了。

商家嗜财,我们惜命。对于安全健康,我们不厌其烦。

那么,技术未足够成熟、也未经过市场长时间检验的"人造肉",说声爱你并不容易。

"我们相信有更好的方式来养活地球。"这是Beyond Meat公司自我介绍的开场白。该公司还称,直接从植物中制造肉类,这一创新使消费者能够体验流行的动物性肉类产品的口味、质地和其他感官特性,同时享受食用其植物性肉类产品的营养益处。

然,人造肉,时代在召唤,绝大多数的我们却显得相当保守,甚至后知后觉,因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与国内长期对美国芯片、元件及软件依赖的IT产业不同,当下,中国食品界企业对来自美国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掀起的"人造肉技术风潮"有点避之若浼。

这或者与我们传统意识有关。老祖宗反复告诉我们,天然的才是最好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便科学技术在先进,人们用色素香精可以勾兑出任何美味,但惟有天然的食物最安全、健康、营养均衡、无副作用。

凡事有利,必有有弊。

饲养供人类食用的动物是对环境的巨大伤害?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和伤害?这,可以作为推广人造肉的不错切入点与造势方式。但是,为保护动物却无视人类的自身安危与发展,这显然也不合人道。

爱护环境,爱惜生命,保护地球是全人类的伟大共识,然而,我们也要敏言慎行,对我们自己、家人、亲友及子孙后代负责。

有报道称,Beyond Meat计划在2019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国销售其产品,而impossible foods也有意在未来两年内进军中国内地市场。除当下的植物提取的超级网红"人造肉"外,有美国网站调查还显示,中国和印度这两大人口大国,还会成为"干细胞人造肉"的潜在畅销市场。

那么,这样一来,中国、印度这两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或将成为人造肉的"天然实验室"。中国固然是首当其冲,成为人造肉的"最大试验田"……

至此,我们依然满腹狐疑。

"人造肉"到底是技术革命还是资本的狂欢?是人类食物的下一个出路,还是虚假的未来?是造福人类的高科技,还是释放出不应有的东西的"潘多拉"?又或者,人造肉的机会只在未来而非当下?

随着"人造食品"的普及,我们的孩子是否真的会是:没吃过猪肉,更没见过猪跑呢?

到时候,我们就不要斥责年轻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毕竟大家天天"吃肉"还真看不到牛羊猪在跑呢。

版权声明:CosMeDna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m.cosmedna.com/article/518732755.html


相关资讯
2023-08-04
2023-08-04
2023-08-04
2023-08-04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